体会到人脉有用的瞬间多不胜数,事后归结起来无非是通过人脉的杠杆,以极小的代价获取极大的利益,又或者是接触到原本无法企及的领域。
我相信在这个问题下面一定会冒出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故事,例如某某屌丝结识某某长,某某苦哈哈遇到了贵人,某某遇到了某某难题无法解决突然发现身边有人能解之类的,这些毒鸡汤都看烂了。
我不认为这些故事是不好的,也不认为这些故事没有意义,只是想要提醒看故事的各位一定想想,你到底是不是事主,你有没有事主所拥有的资源,你有没有事主的能力,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年代,别人的案例在你身上有没有可能复制?
甚至,你只看到了结果,你根本不知道真实的过程。
树叶和树叶还不一样呢,人和人的经历怎么可能一样。
在当前中国,很多人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都走偏了,太多人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是可以让一个穷小子从一无所有到一步登天,并且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让人认为搞人际关系的都是聪明人,比埋头做事的傻子不知道高明多少倍;认识谁谁谁,交换过名片就是你的人脉,就很牛逼;人际关系大过天,人脉就是命脉云云,各种唯人脉论已经发展到比微商还要恶心的地步,而且有大量信徒,以致各路骗子开班收智商税好不热闹。
很多私信我的人一直问如何让牛逼的人成为自己的人脉,如何尽快利用人脉发展出最大的价值,如何快速认识一大批大神balabalabala,我理解大家都期望自己能过的越来越好,想找到成功的放大,但是也要好好思考一个问题。
你认为别人是自己的人脉,对方会帮你,凭什么?
他又不是你爸妈,凭什么白白帮你?还是说他是雷锋附体?
帮你,你能为他提供有什么好处?
不帮你,甚至不理你,你能对他有什么坏处?
就算是换几声好听的赞美的话来听听,那么能讲好听话的人这么多,凭什么只帮你?
讲白了就是,牛人身边围绕的人这么多,凭什么人家要认你是他的人脉?
别把别人当傻瓜,能掌握资源的人都是聪明人,你的小心思对方一眼就能看出来,你功利,对方比你还要功利。
所以经营人脉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伪命题,绝大多数人没有经营人脉的资本和能力,不需要浪费太多精力潜心钻研这个。
所谓人脉也好,人际关系也好,本质上就是价值的交换,我能为你提供一些你所需要的价值,你能为我提供一些我所需要的价值,我们双方可以各取所需,即使没法当场成交,或者交换发生在远期,都可以算作一条有效的人脉。
所以人脉的重点完全不在搞人际关系上,而在于提升自己的交易价值,核心是人要强。让自己有足够多的东西可以与别人发生互动交易,让别人可以从自己身上获取价值,那么对方自然就乐意付出等价物来换,这个是第一优先级的事情。
当你有了足够的价值可以提供时,人脉的优势就出来了,或者说,就要学着经营人脉了。
人脉是0,个人能力是1,只有在有1的情况下,后面的0才能体现价值,不然一万个0加起来也不如一个1.
而这里的经营人脉不是指政客一样的嘴炮纵横认一堆狐朋狗友,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学会筛选和寻找有效的交易对象达成目的能力,更类似于市场交易的一个概念。
可以简单理解为,你是在菜市场卖菜,手里的菜就是你能为别人提供的价值,你在保证菜品质量的前提下,需要让自己的菜可以尽可能的卖给一个愿意出高价并且交易爽快童叟无欺的人,你需要想尽办法来找到这个人,只要这个人被你找到,你就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例如求职,大前提一定是你自身的能力足够,可以符合岗位最低要求,而不是渴望领着工资上学;当你自身能力够的时候,你就需要找到目标岗位,然后找到关键人物帮你触达这份工作;这个时候,一个该公司的员工内推,就是你的关键人脉,你需要找到这个人,帮你走内推,这比自己投递和猎头投递成功率高。
因为内推代表着员工背书,代表着不需要支付猎头费,所以公司优先录用内推的人;而对于有内推机制的公司而言,内推者往往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内推奖金,并且不需要为内推的简历负责,所以这是一份双赢的交易,这个帮你内推的人就是key。
作为没有太多天生背景的普通人,为了做到筛选和找到有效的交易杠杆,你需要学会使用一些数据工具来获取信息,没有足够信息的交易一般会导致交易者后悔。
一类产品是类似于【58同城】【赶集】这样的大杂烩市场,优势是任何信息都足够多,缺点是太多了,没有聚焦,且市场中各种假信息和骗子信息过多。
一类产品是类似于【领英】【赤兔】这样的职场社交,优势是里面有足够多的人,缺点是仅限于求职领域,且多数时候都免不了猎头骚扰,注意,在多个候选人差不多水平的情况下,用猎头的候选人成功率是低于内推的,因为要付猎头费,企业都是能省则省的。
一类产品类似【脉脉】这样的产品,更强化了社交互动,但是目前逐渐脱离了专业性,由于匿名机制,变成了八卦造谣抱怨聚集地,匿名区里天天有人带节奏,挂出的职位多是僵尸群发,很多想要深入交流,又被匿名机制拖累。
一类产品就是【找到】这样的产品,需求多元化后,产品体现的形式回归最纯粹的商务目的,将社交变为一种手段。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找寻人与人,公司与人关联,做出一张关系网络,精准分类定位,就是单纯帮使用者找到潜在可能的关键节点,例如内推者,例如采购企业的关键员工,例如多年不见的老友。
这些产品各有优劣,按需自取。
实际达成目标的关键还是在于自身是否有足够的交易价值,打铁还需自身硬是很土但很有效的道理。
捷径是走对了路并努力成功后回头才认识到的,一开始就想着找捷径,怕是只会遇到沼泽。
作者:半佛仙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461710/answer/3883746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